《亲密不再遥不可及》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召开

发布日期:2019-01-16  来 源: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2019年1月11日上午10点半至11点,《亲密不再遥不可及》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召开。北京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易春丽、北京中医院大学自闭症治疗专家周婷女士,共同探讨了关于自闭症儿童亲子关系的关键性问题。
     在对谈环节,易老师首先谈到了“亲密”这个所有父母都关心的话题。她认为亲密是从喂养开始的。父母给孩子喂饭、穿衣,背孩子、抱孩子,这些看起来不够“放心”的行为,都是亲密的一部分。反过来,孩子亲吻父母、向父母求助等,也是亲密的一部分。亲密是一种关于照顾与被照顾的互动。这本新书的书名——《亲密不再遥不可及》直接点出了“亲密”这个关键词。易老师谈到,之所以取双重否定的书名,是因为一重否定——“亲密遥不可及”是一个重要的自闭症诊断标准,也就是人际关系受损;二重否定——“亲密不再遥不可及”,则点名了自闭症治疗的预期。她希望在治疗中,帮助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以及那些孩子和他们“不亲”的父母,拉近和孩子的距离。虽然是一本自闭症治疗方面的书,但是易老师认为,自闭症家庭的亲子关系和完美家庭的亲子关系其实是一条线的两端,一端过于疏离,一端十分亲密。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现状是不够亲密的。写作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自闭症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再疏离,让普通家庭的亲子关系向更加亲密的方向发展。所以,这本书书名虽然锁定的是自闭症家庭,但所有向往更为亲密的亲子关系的人都是这本书的读者。
 
   这本书虽然是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实录,但行文非常流畅,文字细腻,过程详实,充满温情,读来宛如一本亲子关系的小说般身临其境。书中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谈到了很多育儿的共性话题,比如如何解读孩子的非言语行为、孩子不听话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等等,在很多关键的互动节点上,作者都清晰地点名了其行为背后的关键性思考。而这些关键性的思考,正是所有期待加强亲子关系互动的家长们非常需要而又平时所忽略的。正是由于自闭症孩子给出的互动信号比较微弱,所以如果他们的父母能够经过本书内容中的稍加提醒就能够做更好的养育,那么对于普通孩子的养育来说,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本书作为一本写实又生动的案例集,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是2018年“世界自闭症日”易老师和周老师所推出的《重建依恋:自闭症的家庭治疗》一书,也是国内自闭症治疗的理论篇,都基于一个共同的理论假说——“婴儿期创伤后应激障碍假说”。两位老师认为,自闭症孩子在生理层面有其独特的自闭症易感因素,在此基础上,自闭症的发病与其3岁以内体验到的依恋相关创伤有关。易老师进一步谈道:“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当前的主流干预方法——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是相反的。我们不想迷信美国,想走出中国人自己的一条路,这也是一个学术自信问题。”
 
     在谈到自闭症家庭的社会处境时,易老师特别提到了自闭症孩子的父母的心理建设问题。这是本书又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自闭症孩子的父母其实承受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首先,了解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增加他们的控制感。其次,找到好的社会支持,也包括找到好的心理咨询师,对自己进行一些帮助很重要。这个钱是有必要花的。最后,家长要有正确的期待,比如孩子上学会学习落后或者其他方面落后,对此不要太急于“赶上去”,越急迫越适得其反,对事情的正确期待才有助于心理健康,父母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而有助于孩子的康复。
     除了自身家庭的压力外,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自闭症不了解,就觉得自闭症孩子会不会伤害别人,特别是伤害其他孩子,于是就站出来反对学校让自闭症孩子和自家孩子同一个幼儿园、小学上学。对此,易老师谈到,陪读机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自闭症的孩子不被其他孩子侵犯。相关调查表明,自闭症的孩子被校园霸凌的比例是非常高的,有报道说超过60%。防止他们被伤害才是最重要。当然也有很小的一部分孩子在校园里表现出攻击性,对其他孩子有伤害行为,这种情况是要特殊处理的。
     在谈到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时,易老师说,她的初衷不仅是希望把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治疗经验分享给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治疗者、研究者,其实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有如何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样的议题。她希望通过这本书,通过自闭症的典型案例,来唤起更多父母在养育当中对儿童情感需求的敏感度和回应,让所有的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非常亲密的关系基础。每个家庭的亲密关系,也是整个和谐社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