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文物触摸历史:一部《文物中国史》一座历史博物馆

  • 发布日期:2019-04-02   作者: 朱凤瀚 来源: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的专家、学者们合作撰写的一套图文并茂的著作。这套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正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年轻人和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在读者阅读这套书之前,我需要先向读者说明几点。
《文物中国史》(全8册)展示
 
   一、文物中国史比一般历史教科书更生动
       顾名思义,所谓“文物中国史”是以文物为线索来讲述中国历史,这当然与一般主要依据文献史料讲述历史的著作不同。文物是历史文化遗存,每一件文物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历史的实物见证,或称物化的历史。透过文物,我们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历史。所以,阅读这套《文物中国史》,要比读一般的历史教科书更生动,对许多重要历史问题的体会也会更深刻、更切近真实,因而也更适合青年人阅读。这是我们编撰这套书的原因。
     二、文物选择得当诠释准确
      这套书的作者都是在博物馆工作的专家,有着比较丰富的文物展览工作经验。所以,我相信读者读这套书,会有走进一座恢宏的历史博物馆的感觉。精心选择的、优美的典型文物图像,附以简练的文字介绍,使读者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领悟与欣赏文物,增加许多文物知识。这应该是这套书最突出的特点。当然,据我所知,类似的著作在中国内地、香港以及日本都出版过,这种体例并非这套书首创,但是由于这套书的作者均具有博物馆专家、学者身份,故其在文物选择之得当与诠释之准确方面,应该是同类书很难达到的。
秦公簋
1921 年甘肃礼县出土
高198 厘米,口径18 厘米
器内有铭文123 字,记述秦的祖先在华夏建都已
有十二代,秦景公表示一定要继承前辈的事业,
永保四方的领土。
    三、促进历史学科合理化科学化
       这套书虽不属于学术专著,但是从将文物、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结合,通过文物去研究、阐释历史方面看,显然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我认为,以文献研究为主的历史学只能称为狭义的历史学,如何将其更好地与考古学相结合,使二者真正成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双翼,这个问题虽已开始受到历史与考古学界文物春秋战国史的重视,两种学科的交流、融合也不断产生着新的成果;但是目前大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似仍未充分重视从文献史学与考古学两个方面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本书对于促进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是有裨益的。
栾书缶
高488 厘米,口径165 厘米
器颈至肩有错金铭文5 行40 字,系栾书的后
人为纪念先祖所作。栾书是晋国栾氏家族的
代表人物,在晋执政十四年,曾将中军,担
任晋国军队的主帅。
   四、分卷方式充分考虑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作为一套带有一定通史性质的著作,尽管是以文物为主述线索,仍需要有自己科学的体系,使读者能够看到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过程。这是我们在确定这套著作的体例时十分注意的。
      1.阶段划分
      要保证体系的科学性,一个首要问题是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方式。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这套书没有采取以往较常用的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经济社会形态名称划分中国古代史发展阶段的做法。社会形态的划分方式,应综合考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个方面。中国古代社会长时间处于独特的地理、自然、人文环境中,其发展在总体上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共同规律,但同时又有许多自身的特点。鉴于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几大独立起源的文明之一,尤其是其从未间断过的悠久历史、广阔的地理分布、在世界文明史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无疑应该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所以,关于中国古代史科学的分阶段、分期问题应该从这一高度做更深入的研究。
明长随奉御出入宫禁牙牌
宽5.2 厘米,高14 厘米
明朝在内宫十一监设长随奉御,官阶正六品,
牙牌是内宫侍从出入紫禁城的通行牌。
       2.分卷方式
       这套书以分卷的形式,每卷讲述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段。虽然这种分卷方式并非对中国古代史做上述意义的分期,只是从编撰方便出发设计的,分卷亦即分时段仍尽可能吸收了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多年研究成果,充分考虑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以若干王朝相聚合为一个历史时段,与纯粹的王朝体系是不同的。被归为同一时段亦即同一卷的历史时期,在社会经济、政治形态、社会结构及思想文化发展方面均大致有其可以区别于其他时段的特点。
      五、简练文字突出描述时代特色
       这套书虽带有一定的通史性质,但以典型文物为线索展开叙述,文字也尽量简练。这样就不可能在每一卷中都像通史著作那样,对政治、经济、文化、事件、人物等都叙述得那么系统、详备,而是主要突出描述时代特色,在叙述清楚各时段历史背景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基础上,注意选择本阶段中那些最能体现社会进展,对中国历史进程乃至整个世界文明史有较大影响的内容展开叙述,并不要求面面俱到。希望通过这样的编撰方法,使读者能够在熟悉文物的同时,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基本内容有一个较清晰的印象。
明皇城校尉铜牌
南京明宫殿遗址出土
宽10.5 厘米,高12.9 厘米
为洪武年间(1368—1398)南京皇城校尉(武
职卫士)出入皇城的凭证。
    六、典型文物体现重要史实
       作为以文物为线索来展述历史的著作,最理想的是所要叙述的每个重要史实,皆有典型文物来体现。本书虽致力于此,但显然难以完全做到。所以采取了如下方式,即凡史实能与文物结合、有典型文物表现的,即多着笔墨,以合乎本书之主旨;而无文物可表现之重要史实,则出于上述通史体例要求而必有所交代,但行文则略为简短。相信以上几点说明会有助于读者理解本书的内容。专家、学者们一般都有体会,写稍普及的著作其实更难,既要将专业知识用较通俗、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又要准确、深刻,所谓深入浅出,实非易事。
这套书各卷作者致力于此,为能使读者满意,已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不尽理想之处与疏误仍在所难免,我谨代表这套书的编委会与作者诚恳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指教。
 
《文物中国史》精装版(全8册)书影
本文作者简介
      朱凤瀚,北京人,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年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兼任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历史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九五”社会发展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著有《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古代中国青铜器》等,主持编撰了《西周诸王年代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丛书之一)、《文物鉴定指南》等书,并在各种学术期刊与论文集中发表学术论文近四十篇。

图书简介
      《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编撰的一套通史类历史读物,曾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共计八卷,以文物为线索讲述了从史前到清朝覆亡的历史。
本次由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文物中国史》(全8册)分为精装版和平装版两个版本。
      这套书精选2000余幅精美历史文物图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历代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并从文物、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展开叙述,以物带史、物史结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古代史,并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的成果。
      阅读这套书,仿佛走进一座恢弘的历史博物馆,既可以了解历史,又可以欣赏文物,提高阅读中华文化的乐趣和品位。

编者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家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为140万余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
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至今已走过一百多年的光辉历程,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文物收藏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科学研究、对外历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平台作用。

编辑推荐
      本书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组织编撰,作者均为该馆的专家学者,内容权威,曾获首届中国政府奖提名奖。
      本书精选2000余幅精美历史文物图片,采用四色印刷,精装,印制精美,适合馈赠佳友、个人典藏或图书馆收藏。
       本书以文物为主线,讲述历史,以史带物、史物结合,展现文物蕴含的历史,展示的历史鲜活可触。